就业招聘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招聘快讯 > 招聘详情
厚德励志 博学弘医-广西医科大学2020年博士空中视频招聘会
发布时间:Nov 29, 2020 1:22:04 PM 点击量:

单位名片 Business Card

单位名称 广西医科大学 单位性质 高等教育单位
单位地址 广西南宁市青秀区 单位行业 教育
单位规模 5000人以上 单位网址 http://www.gxmu.edu.cn/

招聘计划 Recruitment Plan

学历要求 招聘总人数 研究生人数 本科生人数
博士生 150

招聘内容 Recruitment Content

厚德励志 博学弘医-广西医科大学2020年博士空中视频招聘会

 

会议时间:1216北京时间(上午8:30-11:30)

会议地点:网络空中讲堂

 

、参加会议

主办单位:广西医科大学中国科学人才网(联合举办)

 

会议时间:

2020年12月16日 (08:30-11:30)(欢迎报名)

 

宣讲平台:网络空中讲堂

邀请对象:拔尖人才海内外优秀博士、即将获得博士学位的在读博士生研究生、具有博士学位的社会在职人才、博士后出站人员

联系人:徐老师、田老师

联系电话:0771-5358966

我们的邮箱:gxyk_rsc@163.com

 

温馨提醒:

报名时,请仔细勾选意向单位,报名简历会递交到招聘方手中。

请您保持手机通讯通畅!

 

、视频招聘会参加单位:
广西医科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桂林医学院、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湘潭大学、北京体育大学、集宁师范学院、华南农业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江苏科技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泰山学院、滨州学院、南京工业大学、井冈山大学、广州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南昌航空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浙江农林大学、西安工业大学、燕山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山西农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河北大学、西安邮电大学、广西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安徽师范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防科技大学、郑州大学、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名单持续增加中,请保持关注)欢迎报名,预祝各位博士洽谈成功,前程似锦!

 

视频招聘会报名入口

http://sciencehr.mikecrm.com/wlGV2aj

推荐人:余老师

 

广西医科大学2020-2021年诚聘海内外优秀博士人才

 

一、学校简介

广西医科大学坐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这里空气清新,四季如春,风景如画,有“绿城”“花城”的美誉。

学校创建于1934年11月21日,至今已有80多年悠久历史,是一所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型医科大学。学校是全国建校较早的22所医学院校之一,是全国最早定点招收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和华侨学生的8所医学院校之一,是教育部批准的有招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留学生资格的首批30所高校之一,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是广西医学教育、医学研究、临床医疗和预防保健的中心。

学校现有20个学院(教学部),拥有6所直属附属医院和1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其中2015年,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评广西唯一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批设立1个院士工作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6个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已形成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医学教育培养体系。学校拥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学校有广西一流学科5个、广西一流培育学科1个,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2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中国医学科学院重点实验室,1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联合地方工程研究中心,1个地方高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基地)。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935人,其中,正高职称教师599人,副高职称教师676人,高级职称人数约占专任教师的65.9%。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院校建立了稳定的学术交流渠道和合作关系。

目前,全校师生员工秉承“造就本省人才,为本省之用”的优良办学传统,牢记“厚德励志,博学弘医”的校训,以国家发展战略和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为导向,大力实施“六大战略、三大突破”,积极向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国内一流地方医科大学”的目标不断迈进!

 

二、学校主要科研平台一览表

1.重点实验室及研究中心

类别

名称

依托学院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区域性高发肿瘤早期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

生命科学研究院 

长寿与老年相关疾病重点实验室

转化医学研究中心

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骨与软组织再生修复

再生医学研究中心

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

中医药免疫学实验室

第一临床医学院 

分子药理实验室

生命科学研究院 

药物毒理学实验室

药学院

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区域性高发肿瘤早期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

生命科学研究院 

广西地中海贫血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

生命科学研究院 

广西艾滋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

公共卫生学院

广西生物靶向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 

生物靶向诊治研究中心

广西医科大学基因组与个体化医学研究实验室

基因组与个体化医学研究中心

广西口腔颌面修复与重建研究重点实验室

口腔医学院

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

再生医学研究中心

广西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精准医学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

基础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

基础医学院

高发疾病预防与控制研究重点实验室

公共卫生学院

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

再生医学研究中心

临床检验诊断学重点实验室 

第一临床医学院 

基因组与个体化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

基因组与个体化医学研究中心

急诊医学重点实验室

第一临床医学院 

生物分子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

基础医学院

人体发育与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基础医学院

颌面外科疾病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 

口腔医学院

传感医学重点实验室

生物靶向诊治研究中心

纳米抗体研究实验室

口腔医学院

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生物靶向诊治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生物靶向诊治研究中心

国家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

广西医科大学医学科学实验中心BSL-3实验室

生命科学研究院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西南特色民族药物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南宁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

药学院

国家基因检测示范中心

广西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 (我校牵头,与上海药明康德公司及区内11家医疗机构联合设立)

基因组与个体化医学研究中心

广西“2011”协同创新中心(省级)

广西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

广西医科大学

广西肿瘤靶向诊治协同创新中心

生物靶向诊治研究中心

基因组与系统生物医学协同创新中心

基因组与个体化医学研究中心

“地中海贫血防治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生命科学研究院 

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

广西介入超声肿瘤诊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西肝癌诊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广西组织器官修复医用生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再生医学中心

广西工程研究中心

广西骨与软组织再生医学工程研究中心

再生医学中心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东盟实验动物科创工程研究中心

实验动物中心

广西壮族自治区肿瘤分子医学工程研究中心

附属肿瘤医院

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

南宁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

药学院

省级公共服务平台

广西实验动物中心

生命科学研究院 

厅级公共服务平台

广西医学科学实验中心

生命科学研究院 

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厅级)

西南特色民族药物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药学院

海洋药物研发中心

药学院

原发性肝癌生物靶向诊治研究

生物靶向诊治中心

地方高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外专局、教育部)

肝癌损伤与修复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第一临床医学院 

2.院士工作站

工作站名称

工作站研究方向

设站单位

廖万清院士工作站 

广西地区新发、高发真菌病诊断和流行病学方向

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

3.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心名称

依托单位

广西骨科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西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西肿瘤放射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西颅颌面畸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广西地中海贫血防治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西结直肠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广西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西肝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西泌尿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西影像医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广西鼻咽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4.人文研究基地

类别

名称

所属院(部)

广西马克思主义研究基地

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广西医科大学研究基地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健康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三、人才需求

(一)博士后需求

序号

单位

专业要求

联系人及电话

1

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临床医学及相关专业 

联系人: 
唐老师 0771-5356798

2

基础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基础医学及相关专业 

联系人:赵老师 
0771-5355801

3

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药学及相关专业 

联系人:康老师 
0771-5358014

4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相关专业 

联系人:李老师 
0771-5358805

(二)博士需求

学院

岗位名称

专业要求

接收简历联系方式


基础医学院

教师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技术、生物学、化学、药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免疫学、分析化学、医学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生物技术等相关专业

 

邮箱:ykdjcy@163.com
吴老师:0771-5358064

公共卫生学院

教师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卫生毒理学、临床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行政管理、社会保障、生物统计学、卫生统计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精神卫生学、心理学、精神病学、微生物学、卫生检验与检疫、病原生物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内科学、食品科学等相关专业

邮箱:gxmugwyb@163.com
李老师:0771-5358805

药学院

教师

生药学、植物学、植物生态学、中药学、药学、生物学、化学、药物分析、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医用化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化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事管理学、药理学、临床药理学、药物毒理学、生物工程等相关专业

邮箱:329822785@qq.com
覃老师:0771-5358272

生命科学研究院

教师

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基础医学、物理学、临床医学、分析化学、化学生物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兽医学、药理学等相关专业

邮箱:LSIGXMU@163.com
刘老师:0771-5358354

 科研人员

外科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转化医学等相关专业

邮箱:182814367@qq.com  
莫老师:0771-5540556

科研人员

生物医学工程、 化学、药学、基础医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

邮箱:946910964@qq.com
黄老师:15677113753

科研人员

遗传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流行病学等相关专业

邮箱:1575834366@qq.com 
黄老师:0771-5641040

科研人员

肿瘤学、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相关专业

邮箱:gxmu_tummorkeylab@163.com
吴老师:18174711110

科研人员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微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免疫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相关专业

邮箱:170140463@qq.com
梁老师:18074814940

科研人员

神经生物学、神经药理学、发育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转化医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等相关专业

邮箱:147091287@qq.com
杨老师:15878807760

科研人员

免疫学、肿瘤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药学、化学等相关专业

邮箱:277364335@qq.com
边老师:18776741310

护理学院

教师

内科学、外科学、护理学、妇产科学等相关专业

邮箱:445946371@qq.com
王老师:18260882326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教师

伦理学、科学技术哲学、中国哲学、保险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社会工作、社会福利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

邮箱:594495583@qq.com
俞老师:0771-5358202

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伦理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国近现代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学理论、国际政治、思想政治教育等相关专业

邮箱:2227481526@qq.com
陆老师:0771-5300159

外国语学院

教师

英语、翻译专业、跨文化交际等相关专业

邮箱:89166555@qq.com
谢老师:0771-5643004

信息与管理学院

教师

公共管理、公共卫生与预防、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物理学、系统科学、电子信息工程等相关专业

邮箱:22259228@qq.com
李老师:0771-5624701

四、待遇

(一)引进人才条件及待遇

引进类型

人才引进条件

全职引进政策待遇

第一层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特聘教授及讲座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其他相当层次的学科领军人才。

全职引进人才科研启动资金、住房及安家费、工资及岗位津贴等待遇在引进时商定。

第二层次

在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担任副教授及以上,科教业绩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或广西“八桂学者”入选者或其他相当层次的人才称号者;近5 年作为第一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或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或其他相当层次项目1项;近5 年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在SCI影响因子大于等于10的期刊发表专业学术论著。

1、符合广西人才引进政策的,由自治区财政支付专项工作经费和税后安家费; 
2、聘期内可内聘为教授并按相关文件要求定专业岗位级别,执行广西以及我校的工资福利政策; 
3、提供税前50-60万元人才津贴和住房补贴; 
4、可优先安排学校集资建房;安排办公、科研用房; 
5、科研启动资金:可申报学校人才科研专项1次,资助强度20-30万元(人文社科类5-8万元); 
6、帮助解决配偶工作及子女入学问题; 
7、可直接获得博士生导师资格。

第三层次

科教业绩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广西“特聘专家”入选者或其他相当层次的人才称号者;近5 年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1项,或国家自然科学(或社科)基金面上项目2项;近5年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在SCI影响因子大于等于8的期刊发表专业学术论著;其他相当层次的学术带头人。

1、符合广西人才引进政策的,由自治区财政支付专项工作经费和税后安家费; 
2、聘期内可内聘为副教授,特别优秀的可内聘为教授,并按相关文件要求定专业岗位级别,执行广西以及我校的工资福利政策; 
3、提供税前33-48万元人才津贴和住房补贴; 
4、可优先安排学校集资建房;安排办公、科研用房; 
5、科研启动资金:可申报学校人才科研专项1次,资助强度15-20万元(人文社科类3-5万元); 
6、帮助解决配偶工作及子女入学问题; 
7、可直接获得硕士生导师资格,特别优秀的可直接获得博士生导师资格。

第四层次

科教业绩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或广西高校“百人计划”入选者,或其他相当层次的人才称号者;近5 年作为第一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或社科)基金面上项目1项;近5 年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在SCI影响因子大于等于5的期刊上发表专业学术论著,并且发表专业学术论著总影响因子大于等于10。

1、符合广西人才引进政策的,由自治区财政支付专项工作经费; 
2、特别优秀的聘期内可内聘为副教授并按相关文件要求定专业岗位级别,执行广西以及我校的工资福利政策; 
3、提供税前18-30万元人才津贴和住房补贴; 
4、可优先安排学校集资建房;安排办公、科研用房; 
5、科研启动资金:可申报学校人才科研专项1次,资助强度5-10万元(人文社科类2-3万元); 
6、帮助解决配偶工作及子女入学问题。

第五层次

科研业绩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近5 年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在SCI期刊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至少有两篇CSSCI期刊论著。

1、执行广西以及我校的工资福利政策; 
2、提供税前9-12万元人才津贴和住房补贴; 
3、科研启动资金:可申报学校人才科研专项1次,资助强度3-5万元(人文社科类0.5-1万元); 
4、可优先安排学校集资建房。

备注:在第二至五层次引进人才中,毕业于国内(境)外知名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等的博士,或有2年以上在国(境)外从事本专业研究或工作经历的博士,每月增加税前3000元补贴。

(二)博士后待遇:

科研方面:                              

1.国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特别资助18万元;一等资助12万元,二等资助8万元;                                    

2.自治区:广西博士后专项资助,每人每年3万元左右,对获得国家博士后基金资助者,额外有2-5万元不等,具体资格由自治区人社厅审核、下达;                            

3.学校:为每位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当年提供博士后科研启动资金3万元;同时设立博士后科研基金资助项目:一等资助8万元、二等资助5万元;对获得国家博士后基金资助者,额外按比例有奖励。                                      

生活方面:                          

1.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国家提供30万元/年,提供2年;博士后“香江学者计划”,国家提供资助经费36万元人民币和36万元港币;博士后“澳门青年学者计划”,国家提供资助经费36万元澳门元和30万元人民币;博士后“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国家提供资助经费30万元人民币,德方提供每人每月1500欧元奖学金;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入选派出项目,国家提供资助经费30万元、国(境)外接收单位提供资助经费30万元(或接近);入选引进项目,资助标准为30万元/年,提供2年;入选学术交流项目,国家提供资助经费3万元/次;                                   

2.自治区:入选“桂博新计划”者,自治区提供10万元/年(学校1:1进行配套),提供2年;                           

3.学校:符合我校“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条件者,以全脱产方式到我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施行年薪制,20万元/年,提供2-3年;

4.住宿条件:提供博士后公寓租住或发放住房补贴;

5.博士后在站期间可落户,随博士后流动子女可在我校幼儿园、附小入托、入学。

6.博士后出站可直接认定为副高职称。

(三)博士待遇:

1、享受学校同职同类人员工资待遇;根据学校政策,另享受博士津贴、住房补贴,税前年薪酬总收入约15-20万元;

2、享受学校教学科研(论文、课题)等相关奖励;

3、符合学校一流学科(含培育学科)(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口腔、生物医学工程)所需人才,可享受学科配套奖励;

4、可享用学校公共科研服务平台;

5、可办理入编、落户手续,子女可在我校幼儿园、附属小学入托、入学;

6、可申请学校危旧房改造指标;

7、符合学校引进人才条件者,可申报相应层次人才,评审获批后享受相应层次人才待遇。

五、联系方式

学校网址:http://www.gxmu.edu.cn/ 

公共邮箱:gxyk_rsc@163.com应聘邮件主题:姓名-学历-所学专业-应聘岗位名称-中国科学人才网

联系人:  徐老师、田老师

联系电话:0771-5358966

 

我们的官方微信群建立啦!可加微信xuchuck66 备注姓名+学历+学校专业+毕业时间,邀请进官方微信群了解更多招聘信息)

图片1.png 

 

2020年秋冬季博士人才视频招聘会进行中!

热忱欢迎全国各地高校博士毕业生社会在职人才、博士后出站人员报名。

切勿错失重要机会!

 

关注科学人才网微信公众号,参会单位信息持续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