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招聘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招聘快讯 > 招聘详情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招聘事业编制科研人员
发布时间:Apr 11, 2018 2:43:24 PM 点击量:

单位名片 Business Card

单位名称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单位性质 科研设计单位
单位地址 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 单位行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单位规模 500-999人 单位网址 http://www.sxicc.cas.cn

招聘计划 Recruitment Plan

学历要求 招聘总人数 研究生人数 本科生人数
硕士生,博士生 14 14 不限
学历等级 专业名称 职位名称 招聘人数
研究生专业 物理化学 科学研究人员 不限
研究生专业 有机化学 科学研究人员 不限
研究生专业 无机化学 科学研究人员 不限
研究生专业 化学 科学研究人员 不限
研究生专业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科学研究人员 不限
研究生专业 化学工程 科学研究人员 不限
研究生专业 材料物理与化学 科学研究人员 不限
研究生专业 化学工程与技术 科学研究人员 不限
研究生专业 化学工程 科学研究人员 不限
研究生专业 化学工艺 科学研究人员 不限
研究生专业 材料物理与化学 科学研究人员 不限
研究生专业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科学研究人员 不限

招聘内容 Recruitment Content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是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高技术基地型研究所,主要从事能源环境、先进材料和绿色化工三大领域的应用基础和高技术研究与开发。
   
1954年建所以来,山西煤化所以满足国家能源战略安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国防安全的战略性重大科技需求为使命,以协调解决煤炭利用效率与生态环境问题和重点突破制约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材料瓶颈为目标,围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炭材料制备与应用开展定向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系统集成创新,成长为从基础研究到工艺过程开发直至产业化的体系较为完备且在国内外相关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研究所。山西煤化所拥有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炭间接液化国家工程实验室、碳纤维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以及山西煤化工技术国际研发中心等4个国家级研发单元;中科院(山西省)炭材料重点实验室、粉煤气化工程研究中心、XXX工程研究中心、山西省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生物炼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个院、省级研发单元和应用催化与绿色化工实验室所级研发单元;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壳牌合作设立了ICC-Shell煤化学联合实验室。所内有战略研究与工程咨询、化工过程设计、环境影响评价、所级公共技术服务以及文献网络中心等5大支撑系统。拥有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二级保密资格单位证书及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 主办有《燃料化学学报》和《新型炭材料》等学术刊物,均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作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为国家输送了一批批优秀的科研人才。     

山西煤化所在各个历史时期为国家洁净能源与先进材料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以及国家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共计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发明 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奖、发明奖、自然科学奖、杰出成就奖以及省部级成果奖180多项,国家授权专利570多项。

山西煤化所将以人才队伍优化为核心,以重大项目实施为牵引,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积极发挥国立科研机构引领示范作用。现诚邀优秀人才加盟,共创辉煌未来。

网址:http://www.sxicc.cas.cn

 

 

 

  一、招聘程序

  1.申请者将个人简历投递至zhp@sxicc.ac.cn。应聘材料请以学位+姓名+毕业院校+专业为邮件名。在应聘材料首页注明应聘部门,应聘部门不得超过3个,应聘多个部门的,请注明先后顺序。

  2.所内初选。

  3.初选合格人员由人事教育处统一组织来所参加笔试、面试。

  4.面试通过,签订就业协议书。

  二、工作待遇

  1.按国家和山西省的相关政策规定,缴纳五险一金。

  2.根据岗位职责和受聘人学历,执行中国科学院三元结构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岗位津贴、绩效工资。转正后,硕士学位者月工资不低于6000元,博士学位者月工资不低于8000元。

  3.研究所为符合条件的新职工提供单身公寓。

  4.聘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从事科研工作的,硕士毕业生转正后聘为研究实习员或助理工程师;博士毕业生转正后聘为助理研究员。

  三、联系方式

  联系部门: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人事教育处

  联 人:任老师  张老师

  电  话:0351-4040493-803  0351-4138638   

  传  真:03514041153

  电子邮件:zhp@sxicc.ac.cn 

  地  址:山西省太原市桃园南路27  邮  编:030001

  网  址:http://www.sxicc.cas.cn 

四、招聘岗位列表

部门

需求

岗位要求

岗位职责

109

1

硕士及以上学历,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熟练掌握CAD制图及DCS设计;能够制定化工工程控制方案和仪表计算选型;吃苦耐劳,能够适应工程现场工作;具有较高独立工作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有工作经验者优先。

配合课题组相关工作,主要从事化工工程的仪表选型,自动化系统设计、设备选型及自控程序编写。

202

1

博士学历,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等专业;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验能力,责任心强,品行端正,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较好的英语阅读、写作及表达能力;能够运用化工流程和计算流体力学软件模拟工艺过程及反应器,参加过流化床和气流床煤或生物质热解、气化相关过程模拟工作者优先。

从事加压流化床煤气化过程模拟,以及放大规律研究;循环流化床气化-热解过程模拟,工程放大技术开发。

308

1

博士学历,工业催化或物理化学专业;甲醇替代能源方向;熟悉常用催化剂表征方法,能够简明扼要地完成实验总结报告,具有较高的英文写作能力;有相关工程研究背景人员优先。

方案制定,催化剂设计与制备,撰写论文和总结材料。

309

1

博士学历,化学工程或化学工艺专业,有烟气净化领域专业知识;可流利进行专业英语交流;身体健康、有较高的技术研究兴趣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具有烟气污染物脱除方面等研究背景者优先。

主要从事烟气污染物方面的基础研究工作,包括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低温脱硝和VOCs等污染物处理研究,设计规划基础实验并负责实验运行;配合课题组开展脱硫脱硝的工程应用。

1

硕士及以上学历,化学工程、化学工艺、无机化学或环境工程专业;身体健康、吃苦耐劳,有较高的技术研发兴趣和良好团队合作精神;具有活性炭制备及烟气污染物脱除方面的实际工程操作经验者优先。

主要从事脱硫脱硝工业应用方面的工作,包括催化剂的分析评价,实验室平台建设,实验运行和仪器维护;配合课题组开展脱硫脱硝的工程应用,到工业现场进行调试和运行等,服从课题组整体工作任务安排。

605

2

博士学历,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专业基础扎实,具备较强的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根据组内需要承担分配的各类研究课题或任务,在相关研究方向独立开展研究工作,协助课题组长指导研究生,并负责管理实验室日常运行事务。

608

1

博士学历,材料工程专业;研究方向为新能源材料, 熟悉太阳能浆料制备、储氢材料等相关专业知识,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发表过高质量的英文期刊论文。

负责太阳光导电浆料和储氢材料的基础研究及技术开发,包括工艺试验、工艺设计及工程放大;

610

1

博士学历,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等专业;能够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优化催化固定床反应器等装置结构,为装置的工程设计提供技术支持,专长于催化反应工程,具有反应动力学研究、反应器模拟与分析经验,具有一定的工程经验;专业基础扎实,吃苦耐劳,能安心工作;具备较强的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拥有宽阔的研究视野和较为系统的研究方法与体系。有较好的英语应用水平,要求以第一作者在国际期刊发表过两篇以上高质量英文论文。

配合课题组相关工作,主要从事新型催化剂的反应动力学研究;基于流场模拟与分析手段开展装置结构优化工作;在相关研究方向独立开展和负责科学与技术研究工作,服从工作任务安排。

907

2

博士学历,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有机合成、高分子合成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具有膜用高分子材料、离子交换膜研究经历者优先。

负责聚合物合成和离子交换膜的制备与性能表征;研发新型膜材料;负责测试设备维护;协助指导研究生;服从课题组整体工作任务安排。

908

2

博士学历,催化化学专业,光(电)催化、异相催化原位谱学表征、计算机智能算法、机器学习算法的开发及应用等专业方向;对催化材料的谱学性质、原位表征、外场条件下的含碳资源催化转化过程具有一定的应用及理论基础;身心健康,责任性强,勤奋踏实,有良好的团队合作和为科研事业奉献的精神;博士毕业于国内外著名高校或科研机构,具有国外工作经历者优先考虑。

从事独立自主的科学研究,撰写科研论文、基金项目及科研报告,培养研究生。
    岗位-1:先进原位谱学方法的发展和应用及外场条件下(光/电)含碳资源转化过程研究:围绕含碳资源优化利用开展新催化反应过程和新催化材料的基础研究;熟悉先进原位谱学表征方法、光/电条件下高附加值化学品及新能源制备过程、可以实现对催化反应过程的实时、实态研究;可以结合催化理论计算,在原子/分子水平上阐明目标反应中催化材料结构动态演变过程及其作用机制。
    岗位-2:计算机智能算法、机器学习算法的开发及应用:主要从事计算机智能搜索算法的开发、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方法、机器学习算法的开发和这些方法在催化和材料领域的应用。

711

1

博士学历,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有较高的英语水平,以第一作者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过高质量研究论文;具有较强的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具有纤维上浆剂、树脂合成研究背景优先考虑。

从事碳纤维热塑性上浆剂或新型树脂材料合成及机理研究,完成组内分配的课题任务; 撰写专利、学术论文、基金项目及科研报告;协助培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