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性质 | 医疗卫生单位 | 单位地址 | 河南省郑州市 |
---|---|---|---|
单位行业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单位规模 | 3000-4999人 |
单位网址 | 微信公众号 |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产业、文化于一体、省卫生健康委直属的公立三级甲等中医骨伤专科医院,是在平乐郭氏正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建国后,在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鼓励下,1956年建院,1958年创办了国内第一所骨伤科本科院校—河南平乐正骨学院,1959年建立了河南省洛阳正骨研究所(2006年更名为河南省正骨研究院),近年来先后增加“河南省骨科医院”“河南省康复医院”名称。
现在是国家区域中医骨伤、风湿病(专科)诊疗中心建设单位,河南省建设中医骨伤科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主体单位,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项目建设单位,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国家中医重点专科骨伤协作组大组长单位,国家重点中医药学科建设单位,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工伤康复试点机构,国家卫生健康委加速康复外科骨科试点医院,河南省骨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依托单位。
医院占地面积约700亩,主要包括洛阳东花坛院区、郑州院区、康复院区等,基本形成“一院、两地、五址”发展新格局。按部位、病种、年龄和治疗手段等细分专科,设置包括手外、脊柱、脊柱微创、肩肘、髋部、膝部、足踝、骨盆、骨与关节感染、股骨头坏死、骨肿瘤、矫形、小儿骨伤、运动医学、整形外科(颌面骨科)、手法正骨、颈腰痛、骨关节病非手术疗法、骨肌疼痛、康复在内的21个临床中心(科室)、118个临床科室,开放床位3200余张,现有各类工作人员3600余人,其中骨科执业医师700余人。拥有1个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7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4个河南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1个3D打印技术创新研究中心、10个基础实验室、1个中心实验室;下设传统药物、器械生产企业——河南省洛正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省洛正医疗器械厂;承办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入选T2级优秀中医药科技期刊目录)——《中医正骨》。
医院是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重点专科的项目单位,中医骨伤科学、临床中药学被确定为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骨伤科、风湿病科、康复科、护理学被确定为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骨伤科、风湿病科、康复科、肿瘤科、推拿科、护理学被确定为国家中医重点专科。现拥有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院校规划教材主编2人、副主编4人,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管优秀专家19人,省、市高层次人才27名,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导师73人次,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8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14人,担任国家级学会各分会(专业委员会)副主委51人次。
医院坚持中医为主、中西医并重,在守正创新中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运用手法整复、夹板固定和自行研制的内外固定器具治疗骨折,运用优值牵引结合平乐治脊手法,平乐展筋丹揉药、牵弹三步法治疗颈(腰)椎疾病等,临床疗效好,病人痛苦小,就医费用少;聚焦骨科技术前沿,积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创新方式方法,在治疗骨科疑难重症方面富有特色,疗效显著。在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如李先念、丁关根和厄立特里亚总统伊萨亚斯的骨病治疗、康复保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国家保健局和外交部的好评。
医院经过多年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与高校联合培养人才的新路。近年来,柔性引进韦贵康、王坤正、俞光荣、董福慧、周跃等教授。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探索国际交流合作新机制,与国外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全方位、多领域合作,弘扬了祖国传统医学,探索出了一条走出河南、走向全国、迈向世界的新路。
医院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始终遵循公益性、中医性的办院方向,以等级医院评审、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等国内行业评价标准为导向,吸收借鉴现代医院先进理念、技术、方法,逐步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医院管理体系,走上了高质量、可持续、惠民生之路。2022年,三、四级手术占比70%以上,门急诊604914,入院63216,手术40289台(髋置换2752,膝置换2740,关节镜3446,脊柱内镜1021)。近年来,卫材收入占比逐年下降,医务性收入占比、医院制剂占比、中药饮片占比逐年提升。医院被授予“河南省群众满意医院”“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医改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医院认真履行社会责任。成立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打造“立体救护、快速反应”救治模式,提升了创伤急救保障能力。来自15个省(市、自治区)的248家医院签约医联体。举办培训班、研修班,组织义诊讲座、科普宣传等,带教医师,惠及民众。提升政治站位,扎实做好援疆援外工作。先后派出10批次、近20名优秀医师赴非洲厄立特里亚、赞比亚、埃塞俄比亚等国家开展医疗援助,精心选派医疗人员赴疆支援,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国际友人和少数民族的好评。统筹做好驻村帮扶,选派骨干开展对口支援,健康扶贫取得新成效。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疫情,全院干部职工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恪尽职守,勇挑重担,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
医院不断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明确了“传承创新、弘扬正骨医术,关爱生命、创造健康人生”的医院使命,形成了“正骨人,人正骨正,医患情,情真心真”的核心价值观。拍摄反映“洛阳正骨”传奇历史的电视连续剧《大国医》,并在央视、地方卫视和港澳台地区播出,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老字号”和“中国驰名商标”,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实践优秀案例。现拥有20个流派二级工作站,遍及全国12个省(市、区)。
医信天下发布《中国中医院综合实力排行榜》,医院连续三年位居全国中医骨科榜首,中华中医药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联合发布《中医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榜单》,医院位居全国中医骨伤科学第三名、风湿病科第六名、康复科第八名。目前,非手术病人占比约40%,省外住院病人占比约5%,遍布30多个省(市、区)。2022年,24个省(区、市)医师慕名来院进修。
作为中医正骨的一朵奇葩,多年来,医院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已故第一任院长、全国著名骨伤科专家、平乐郭氏正骨第五代传人高云峰女士,曾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亲切接见,毛主席勉励她“多带徒弟,好好为人民服务”。已故名誉院长、全国著名老中医、“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平乐郭氏正骨第六代传人郭维淮同志曾受到原国家主席李先念的亲切接见,李先念主席特意为医院题词“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医正骨事业,为人民群众造福”。中共中央原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称赞洛阳正骨是“医苑奇葩正骨术,美名堪与牡丹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