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性质 | 科研设计单位 | 单位地址 | 四川省绵阳市 |
---|---|---|---|
单位行业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单位规模 | 1000-2999人 |
单位网址 | 微信公众号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2019年校园招聘
概况
材料研究所隶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创建于1969年,主要承担国家尖端国防装备关键部组件和材料的研制、生产、实验、贮存及退役任务,是集理论、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生产为一体的国家重点综合性国防科研基地。在材料制备、材料精密加工、聚变与裂变能源科学技术、极端条件下材料性能研究、粉末冶金技术、核技术与应用等学科领域具有优势。目前正在筹建同步辐射束线站、重离子加速器、氢同位素研究中心等大型科研平台,以进一步提升基础研究能力。
材料研究所由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0多个研究室及工程技术中心,并在成都建有先进材料研究中心、氘氚中心等多个研发中心和团队,涉及材料、机械、物理、化学、化工、核技术及应用等学科的60多个专业、70多个技术工种。有博士220余人、硕士300余人,正高60余人、副高360人,1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现有两院院士3人,外籍院士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5人,国家级、省部级中青年专家7人,国家青年千人2人,省部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70余人,全国“五一”劳动奖2人,中华技能大奖1人,全国技术能手3人。
建所以来,材料研究所先后取得了380余项科研成果,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3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国家发明奖6项,部委级科技进步奖360余项,为我国国防科技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主要学科领域:
特种功能材料与能源材料
材料极端制备与极端性能
先进功能薄膜与材料
机械工程及机电一体化
精密加工与连接技术
物理冶金技术
粉末冶金技术
材料表面物理化学
等离子体与材料表面相互作用
材料腐蚀与防腐蚀技术
聚变与裂变能源科学技术
强关联电子体系与重费米子材料
重大科研仪器研发
军控核查技术
粒子与射线成像技术及其仪器开发
粒子物理及其应用
辐射防护与核设施退役
放射化学与环境化学
辐射生物效应及核医学
…
人才发展
材料研究所坚持“人才强所”战略,建立了全方位、立体化的人才发展体系。积极选派科技骨干出国留学,依托清华、北大等国内著名高校开展研修,培养造就基础研究、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创新型人才。
聘用制度
凡被材料研究所聘用人员具有国家事业编制身份。
研究生教育
材料研究所现有2个博士学位点和4个硕士学位点,具有“核燃料循环与材料专业”、 “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专业”、“等离子体物理”和“凝聚态物理”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 “核技术应用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6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9名。
博士后流动站
材料研究所具有“核科学与技术”、“物理”两个博后流动站,可招收核燃料循环与材料、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核技术及应用、等离子体物理及凝聚态物理5个二级学科专业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博士后经考核合格后年收入不低于15万(不含在职博后)。对于优秀博士后在工作待遇、科研经费方面给予特别资助。详情可登陆www.91boshi.net 查询。
生活和工作条件
材料研究所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食品、能源、冶金、建材、初高中教育基地、李白故里-四川省江油市。所内建有一所国家三级乙等医院以及各类完备的文体设施,拥有条件完善、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生活区、住宅区、中小学、幼儿园、“拎包入住”的单职工公寓套房,为职工提供了健康、舒适、宽松的生活环境。
休假制度
材料研究所享受国家法定带薪年假、有薪事假、探亲假、婚假、产假及哺乳假等假期以及特有的疗养假期。
首年应发年收入(转正定职后,不含安家费)
博士研究生 22-36万(人均30万)
硕士研究生 18-31万(人均24万)
本科 16-25万(人均21万)
高职 14-22万(人均19万)
安家费
博士12万元,硕士8万元,本科5万元,高职2万元
联系方式
联系部门:材料研究所人事教育处
通讯地址:四川省江油市华丰新村9号信箱25分箱
联系人及电话:
刘 凯(人才 引进): 0816-3620235 18084889907
微 信:caep7hr
马 晓 青(研究生教育): 0816-3620234
王 雯(博后流动站): 0816-3620236
传 真: 0816-3360377
邮 编: 621908
E-mail: caep7hr@163.com(人才引进、实践)
E-mail: mxq2006129@sina.com(研究生教育)
E-mail: wangwen@caep.cn
简历投递方式
将简历发送到caep7hr@163.com,邮件名格式:“姓名+学校+学历+专业”(邮箱自动反馈百度网盘链接,可下载简历模版)。请在简历内容注明各教育阶段所学学科和科研方向。(硕士研究生注明培养模式为学术或专业)
需求专业或方向
需求学科 | 所含专业、方向及数量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科学基础 |
材料表面与界面 | |
材料表面科学 | |
材料腐蚀与防护 | |
金属材料 | |
材料合成与加工工艺 | |
材料加工工程 | |
材料学 |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
计算材料学 | |
无损检测 | |
陶瓷 | |
焊接 | |
材料分析检测 | |
强关联材料学 | |
机械工程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机械电子 | |
真空技术及设备 |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
仪器仪表 | |
机电一体化 | |
物理学 |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
核物理 | |
应用物理 | |
等离子体物理 | |
加速器物理 | |
激光物理 | |
光谱学 | |
凝聚态物理 | |
原子与分子物理 | |
半导体物理与微电子学 | |
冶金工程技术 | 粉末冶金 |
钢铁冶金 |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化学工程 |
化学工艺 | |
核化工工艺 | |
化学 | 放射化学 |
电化学 | |
分析化学 | |
高分子材料 | |
物理化学 | |
无机化学 | |
材料化学 |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环境工程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精密仪器与机械 |
仪器仪表 | |
几何量超精密测量 | |
光学 | 光学工程 |
核科学与技术 | 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 |
辐射防护 | |
核技术与应用 | |
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 |
电气工程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高压电与绝缘技术 | |
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 |
电气技术与工程 | |
控制科学与技术 |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控制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
电子、通信与自动化控制技术 | 电子电工 |
通信工程 | |
自动化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 |
计算机网络 | |
通信工程 | |
数据安全与计算机安全 | |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 |
信息安全 |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电路与系统 |
物理电子学 | |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 暖通与空调 |
热能工程 | |
土木工程 | 土木工程 |
财务 | 会计学 |
财务管理 | |
档案 | 档案学 |
博士后招聘方向
流动站 | 学科 | 研究方向 |
核科学与技术 核科学与技术 | 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 氚化学与氚工艺 |
核材料性能和相容性研究 | ||
新型功能材料的设计与制备 | ||
锕系、镧系重费米体系研究 | ||
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 | 核素的环境化学行为及分析行为 | |
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 | 放射性废物治理技术 | |
辐射监测与防护技术 | ||
物理 | 等离子体物理 | 等离子体中的原子物理 |
温稠密等离子物理 | ||
凝聚态物理 | 表面与界面动力学 |
研究生招生专业及研究方向
流动站 | 学科 | 研究方向 | 本科 |
核科学与技术 | 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 氚化学与氚工艺 | 硕士 博士 |
核材料性能和相容性研究 | |||
新型功能材料的设计与制备 | |||
锕系、镧系重费米体系研究 | |||
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 | 核素的环境化学行为及分析行为 | ||
放射性废物治理技术 | |||
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介质中的分布及评价 | |||
辐射监测与防护技术 | |||
核技术及应用 | 核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 硕士 | |
核辐射测试技术 | |||
射线成像技术及应用 | |||
核技术在军控核查中的应用 | |||
机械工程 |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 特种材料加工及检测技术 | |
物理 | 等离子体物理 | 等离子体中的原子物理 | 硕士 博士 |
温稠密等离子物理 | |||
凝聚态物理 | 表面与界面动力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