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日历

2021年成都高新区教育系统走进吉林大学 招聘博士人才公告

单位名片

招聘计划

学历要求 招聘总人数 研究生人数 本科生人数
博士生 20 20 0
学历等级 专业名称 职位名称 招聘人数
研究生专业 教育学 公务员 1
研究生专业 教育学原理 公务员 1
研究生专业 学科教学(语文) 公务员 1
研究生专业 学科教学(数学) 公务员 1
研究生专业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公务员 1
研究生专业 心理健康教育 公务员 1
研究生专业 体育 公务员 1
研究生专业 体育教学 公务员 1

2021年成都高新区教育系统走进吉林大学

招聘博士人才公告

 

成都高新区筹建于1988年,1991年获批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2006年被确定为全国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试点园区,2015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区。现有面积234.4平方公里,聚集企业超15万家,科技型企业5.6万户,累计培育上市企业40余家,聚集各类人才60.59万人。202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4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07亿元。目前,全区共有幼儿园143所,中小学58所(校区74个),在校中小学生10万人。为进一步加大教育人才引进力度,现走进吉林大学公开招聘引进优秀应届毕业博士研究生,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招聘性质

本次招聘为编制内招聘,招聘的人员按事业单位编制内人员管理

二、招聘原则及程序

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优中选优,采取报名、资格初审、考核、体检政审、聘用的程序进行。

三、招聘对象及报名条件

(一)招聘对象

符合报名条件的2021年、2022年优秀应届毕业博士研究生(二)报名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爱岗敬业,事业心和责任感强;

2. 报名人员须在2022731日前取得博士研究生毕业证和学位证普通话证书、教师资格证(或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等证书原则上在上岗前取得;

3.198891日及以后出生

4.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5.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6.符合法律法规和招录职位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三)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应聘

1.曾受过各类刑事处罚的人员

2.有违法、违纪行为正在接受审查的人员

3.在校期间受过纪律处分的人员

4.有其它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行为的人员;

5.法律、法规规定不得招聘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其他情形的人员;

6.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人员。

、招聘岗位

招聘岗位包含语文、数学、政治、体育、科学、心理健康、学前教育等学科教学岗位和教育科研岗位  

、招聘流程

(一)报名和资格审查

本次招聘采取线上报名,报名链接:https://campus.chinahr.com/xiaozhao/cdgx/index.html

报名时间:20211112日上午9:001126日下午17:00截止。

考核时间、地点将另行通知。

资格审查工作贯穿考录全过程,任何时候发现应聘人员有不符合报考条件、弄虚作假情形的,取消考试、聘用资格,所产生的后果由应聘人员本人承担。

(二)考核

1.本次招聘采取面试考核方式进行考核主要涉及应聘人员仪表仪态、行为举止、专业素养与招聘岗位的匹配程度、综合素质等,满分为100分,分为初评、任教能力测试、综合答辩。本着优中选优的原则,面试过程中逐轮淘汰。初评成绩低于80分者不得进入任教能力测试,任教能力测试成绩低于80分者不得进入综合答辩,综合答辩低于80分者不得进入体检和政审。

2.总成绩=初评成绩×0.3+任教能力测试成绩×0.3+综合答辩成绩×0.4

综合答辩成绩高于80分者,根据总成绩从高到低,按不超过招聘岗位总数的比例,确定进入体检和政审的人员名单。如总成绩相同,以综合答辩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如应聘人员因个人原因放弃,则按照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等额递补。递补只进行2次。

、体检、考察及公示

(一)体检

体检在成都进行,体检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体检标准参照相关规定执行。体检人员未在规定时间按要求参加体检或体检不合格、或自动放弃出现缺额,因此产生的空额经讨论研究,视情况可依次递补。

(二)考察

进入政审考察人员因本人原因导致无法进行考察或考察不合格,取消其聘用资格因此产生的空额经讨论研究,视情况可依次递补。

(三)公示

拟聘用人员名单在成都高新区公众信息网(http://www.cdht.gov.cn/)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个工作日。

公示期满,对没有反映问题或反映问题不影响聘用的,办理聘用手续;对有严重问题并查有实据的,不予聘用;对反映有严重问题,但一时难以查实的,暂缓聘用,待查实并作出结论后再决定是否聘用。

公示期间及公示后,因报考者放弃或其他原因出现职位缺额时,经讨论研究,视情况可依次递补。

、聘用及试用期

(一)考核体检、考察并经公示合格者,办理正式聘用手续。新聘用人员应在规定时间内到用人单位报到。不按时报到的,取消聘用。

(二)新聘用人员试用期为1年。对新聘用人员的管理,按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国务院第652号令)的规定执行。试用期内不合格的,解除聘用。

引进政策

所有人才一经录用,参照《关于印发<成都高新区金熊猫教育人才政策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科才领办发〔20213,符合条件者可认定为教育杰出人才享受相应待遇包括

入职6年内可享受与教育杰出人才相匹配的资金奖励参照成都高新区急需紧缺人才和高端人才ABCD四个类别,分别享受安居、教育、医疗、交通、政务、金融、文化七大配套服务享受成都高新区教育教学科研、教育教学成果推广、教育平台发展创新、教科研团队发展、服务基层、学术论著撰写等项目建设重点资助优先推荐参加各级各类高层次学习培训、学术研修、出国考察和各级各类学术荣誉晋升申报评审等纳入成都高新区教育系统后备干部管理培养,任职满1年后,综合素质表现特别优秀者可作为区属公办学校校级干部择优使用。

、纪律与监督

本次招聘工作接受监督,并在网上公布联系电话,欢迎社会各界予以监督。

咨询电话:028-86057845(政策咨询)

监督电话:028-82829317

                        成都高新区教育文化和卫生健康局                                              

                                                20211020

 

 

 

 

 

 

 成都高新区简介

 

成都高新区筹建于1988年,1991年获批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2006年被科技部确定为全国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试点园区2015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区

2020年,成都高新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经济逆势增长,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2401.9亿元,以8.3%的经济增长率领跑全国。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晋升,稳居169个国家级高新区第一方阵。

一、总体布局

成都高新区现有面积234.4平方公里(其中与成都市双流区合作共建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44平方公里,与成都东部新区合作共建未来科技城60.4平方公里),依托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成都新经济活力区、交子公园金融商务区和成都未来科技城五大产业功能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高新南区——面积87平方公里,涵盖成都新经济活力区和交子公园金融商务区高新片区。

天府软件园,是首批国家软件产业基地之一、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

新川创新科技园,规划面积10.34平方公里,是四川省与新加坡打造的中国西部首个中新合作共建园区,重点发展5G、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安全、新医学产业,正加快建设成都5G智慧城,致力于建成世界一流5G创新发展试验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和国际合作示范园区。

瞪羚谷数字文创产业社区,作为成都高新区围绕新经济重点发展方向建设的六大产业社区之一,正着力打造为中国(成都)网络视听产业基地核心区。目前已签约入驻腾讯新文创总部、爱奇艺潮流文化坊、可可豆动画影视等项目。

成都交子公园金融商务区 (9.3平方公里,其中高新片区6.4平方公里),是成都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重要支撑、吸引金融总部聚集的重要载体、促进金融业发展的强大引擎。

高新西区——面积43平方公里,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主要承载区,聚集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等高等院校。

位于西区的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于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规划面积4.68平方公里,2020年实现进出口总额4839亿元(不含双流园区)。截至2020年12月底,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额连续33个月在全国近百个综保区中居首位。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面积44平方公里,由成都高新区与双流区合作共建,是成都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集聚空间。围绕“5+N”模式,确定生物技术药、创新型化学制剂、高性能医疗器械、生物服务和大健康服务五大细分领域,聚焦新型疫苗、体外诊断、药物研发及生产外包等14个子行业, 致力于建成世界一流生物产业园区。

依托400亩永安湖生态绿心、锦江优质水资源及植被繁茂的生态本底,打造生物城中央森林公园,将城市建在森林中、将实验室建在花园里,实现“开门见田、推窗见绿”。截至目前,落户项目已达150个,其中包括5个“诺奖”团队、4个国家级院士团队和51个高层次人才团队。

成都未来科技城——面积60.4平方公里,由成都高新区主导开发建设。位于成渝发展主轴东部新区,紧邻天府国际机场,是建设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一核四区”的重要载体。总体定位为国际创新型大学和创新型企业汇集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高端制造、航空航天、科技服务业、未来产业,高质量打造国际一流应用性科学中心、中国西部智造示范区和成渝国际科教城。

二、主导产业

成都高新区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新经济三大主导产业,着力构建涵盖现代服务业及未来产业“3+2”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坚持“产业功能区”理念,以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变革经济组织方式,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有机融合,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截至2020年底,聚集市场主体23.71万户,其中企业15万家,科技型企业5.6万户,累计培育上市企业40余家。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2700家,当年新增专利授权量达15741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达212.7件。培育科创板上市及过会企业5家,聚集各类人才60.59万人

电子信息产业

聚集英特尔、华为、京东方、戴尔、联想、德州仪器、富士康、奕斯伟、业成科技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形成了从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整机制造到软件服务的全产业链条,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版图占据重要一极。 

2020年,148家电子信息规上工业企业全年累计实现产值3776.89亿元,同比增长13.56%

(二)生物医药产业

建有全国首个国家新药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基地,聚集赛诺菲、艾尔建、倍特、蓉生、地奥、迈克生物、美敦力、成都先导等近3000家企业,初步形成现代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剂、医疗器械等重点产业集群。    

2020年,生物医药产业规模首次突破600亿元,其中实现规上工业产值266亿元增长10%。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排名跃升至第3

(三)新经济产业

成都新经济活力区正以新川创新科技园、瞪羚谷产业社区、骑龙湾产业社区、AI创新中心、中国欧洲中心和天府软件园六大产业社区为抓手聚焦5G与人工智能、网络视听与数字文创、大数据与网络安全等新经济产业主攻方向和车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卫星互联网等新经济产业新兴方向,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经济策源地和活力区。

 2020年,以新经济为代表的营利性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03亿元同比增长30.3%。区域各类新经济性质企业达8.8万余家,累计培育平台生态型龙头企业3家、培育独角兽企业5家、瞪羚企业383家、种子期雏鹰企业512家。

三、公园城市建设

全力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全区医疗机构843家,其中医院33家。2020年新开办公办、公益性幼儿园16所、普惠性幼儿园4所;新开办中小学5所,新增小学学位4050个,中学学位3300个。累计建成投用绿道里程达329公里,累计建成10个城市公园41个小游园微绿地,交子公园社区、骑龙湾等8个公园社区和交子大道片区、铁像寺水街片区5个重点示范街区高水平建设。

正以“城市有变化,市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为目标,塑造“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新型城市形态,助力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四、营商环境建设

聚焦科技型企业成长壮大,以市场为导向、服务为抓手,不断完善企业服务体制机制,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实现开办企业零成本”“仅跑1次;推进一业一证改革,选取餐饮、大型连锁便利店、药店、医疗美容等高频事项试点,逐步实现“准入即准营”;打造税企“掌上通”“税小咨”智能语音咨询平台,综合涉税事项网上申报率达99%以上;推进惠企政策“一窗通办”“一网通办”,试点惠企政策“免申即享”。

五、发展目标

面向“十四五”新征程,成都高新区将秉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初心使命,锚定“加快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增长极、中西部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国家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发展目标和“城市新中心”发展定位,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勇当成都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动力源的主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