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全市总面积1996.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8.7万,下辖13个镇、5个街道、3个国家级园区、1个省级园区。2021年,全市实现GDP 2082.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2.39亿元,人均GDP突破16万元,县域GEP全国百强第三,全社会研发投入占 GDP 比重达 3.16%。
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十,中国县级市基本现代化指数全国第八,中国生活品质百优县市全国第二,人才综合竞争力位居全省县级市前六,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位居无锡各板块第一。先后获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中国最美县城、江苏省生态园林城市,是享誉世界的“中国陶都”“院士之家”“教授之乡”“书画之乡”。
文脉厚重、人才辈出。宜兴被誉为“中国陶都”“教授之乡”“书画之乡”,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紫砂是最响亮的城市名片,先后走出32名两院院士、百名校长和万名教授,孕育了徐悲鸿、吴冠中、钱松喦等一大批当代著名的书画大家。
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宜兴地处长三角几何中心、宁杭生态经济带中心节点,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路运输方便快捷,2小时可达上海,半小时可达南京、杭州,周边2小时经济圈内有5个国际机场。
经济繁荣、产业发达。宜兴集聚超过12万家市场主体,有32家上市企业、638家高新技术企业、1254家规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突破4000亿元,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电线电缆、环保产业等主导产业优势明显,生命科学、集成电路、新能源、生态文旅等新兴产业加速壮大,数字、总部、枢纽“三大新经济”等未来产业势头强劲。拥有3个国家级园区、1个省级园区,其中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是我国唯一以发展环保产业为特色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是科技部、江苏省联合打造的中国环保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基地,建有国家环保装备示范基地等人才聚集高地;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是“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中国新能源产业示范基地”,汇聚50多个新能源、新材料人才团队在区内创新创业。宜兴与红牛饮料、徳国西门子等近50家国外知名企业以及中科院、清华大学等35家国内高校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建有国家级硏发机构3家、孵化器5家,院士工作站17家。
山清水秀、生态宜居。宜兴境内“山在城中、城在水中、人在园中”,素有“阳羨山水甲江南”的美誉。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市、全国文明城市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拥有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8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开放包容、惜才爱才。宜兴统筹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产业强市主导战略,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产业扶持资金和股权投资基金,构建“人才强市30条”“科技创新30条”为龙头的创新政策体系,建成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引进各类人才38万人,包括高层次人才2.9万人、海归留学人才1833人,累计培育国家级人才 13名,江苏省“双创人才”81名。